案例名称:践行胡杨精神,致力边疆医学人才培养
案例简介:
中心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化基础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持续加大基础医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中心通过加强实验课程体系建设、实验教学资源保障、实验教学能力提升、实验方法创新,加快构建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学体系。中心有组织地推进教学改革,大力推进和丰富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努力实现数字化转型。中心进一步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有效保障了校园安全稳定和师生生命安全。作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履行责任担当,借助学科优势,在新疆各医学高校基础医学领域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第一部分:建设理念
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立于2008年,现为新疆唯一一个国家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由“人体解剖学、人体形态学、人体机能学”三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模块组成,主要开展实验教学、教学研究和实验资源建设等工作,是实现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第二部分:典型案例主要内容
中心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化基础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持续加大基础医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中心通过加强实验课程体系建设、实验教学资源保障、实验教学能力提升、实验方法创新,加快构建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学体系。中心有组织地推进教学改革,大力推进和丰富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中心进一步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有效保障了校园安全稳定和师生生命安全。作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借助学科优势,在新疆各医学高校基础医学领域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第三部分:实施成效
(一)以德立身,以德施教,潜心问道建团队
中心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引领,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质量为目标,引培并举,并利用较为成熟的青年教师导师制、“2+2/4”青年教师培养方案等加强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已建设成为一支扎根边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国内一流教师团队。2022年基础医学教师团队获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称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获批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单位,基础医学专业成为北京大学基础医学专业国家级虚拟教研室成员单位。5年间中心培养学生3万余人,近70%践行胡杨精神,扎根新疆,为西部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贡献了力量。学生多次获得全国活力团支部、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二)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德医双修铸人才
中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以新医科建设及健康中国2030计划纲要为指导,形成了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思路,并围绕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内容更新、新教学手段的开发应用及教材建设等4个方面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①重构实验教学内容,整合形成了《机能学综合实验I》、《机能学综合实验II》、《基础医学概论》及《正常人体形态学》4门实验课程,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创新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②持续开展专业课程群思政内容建设,编写并完善了26门专业课程的思政案例库,获批1门自治区级、6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课程授课教师入选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6人获得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称号,极大的提升了示范中心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③不断尝试教学方法的革新,完成了26门课程的线上资源建设,引进69项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全面实施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信息化智慧教学手段,4门课程分别入选自治区级线下及线上线下一流课程。④梳理科学研究中新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汇编入不同专业使用教材,编写了全国高等院校医学实验教学规划教材12部,以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科研反哺教学的目的。此外,2021年起中心解剖学课程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将理论课搬进实验课堂,同时带领学生利用寒暑假制作人体标本,参与学生人数达3986人,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和敬畏,提高了对标本的辨识能力,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通过有组织的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先后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批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病理学》2门国家级一流线下课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确立为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基础医学专业已成为北京大学基础医学专业虚拟教研室成员单位;立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59项,发表教学改革文章221篇,获得36项与实验仪器设备改造相关的专利。
(三)共建共享,交流协作,区域均衡促发展
中心通过教学资源共享共建,带动了周边地区医学教育的发展。①依托基础医学自治区重点学科优势,借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获批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契机,利用超星尔雅课程门户网站已建成的26门课程的线上资源,面向多所疆内兄弟院校开放共享,实现教学实验方案和多种教学资源的共享,受益年均10余万人次。②利用对口援疆政策,与中南、南京医科、温州医科等大学对口援疆高校开展“共上一堂课”、“慕课西行”等“云端课堂”活动。③在已有国家一流线下课程、来华留学生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全英文精品课程、继续教育精品课程的基础上,与对口援疆高校及疆内多所高校等联合挖掘新疆独特的人类、药物及疾病资源开展创新性基础研究,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学,丰富了课程内涵,构建跨时空、具有区域特色的优质教研资源库。④常年选派优秀教师赴疆内其他医学院校,进行实验平台的建设、实验课程的指导、实验标本的制作、实验人员的培养等,促进了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实现医学教育的共同发展。
(四)立足特色,勇开先河,科研创新攀高峰
中心聚焦影响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的特高发疾病,依托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及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开展不同民族特高发疾病的基础及药物开发等研究,凝练出五大科研方向,糖脂和尿酸代谢的时空网络调控及相关疾病基础与转化研究、发育再生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法医学司法鉴定高效力证据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新疆高发肿瘤的基础研究以及新疆感染性疾病的基础研究。5年间中心获批省级及以上科研课题120余项,总经费1700 余万元。发表科研论文近400余篇,获自治区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自治区级科研奖励 16项。
(五)心系民众,甘于奉献,服务社会显成效
中心下属的生命科学科普基地面向社会开放,年均接受社会各界参观5000余人次。随着遗体捐献大爱精神的普及,遗体器官登记与捐献人数逐年递增,年均接受遗体捐献量达90余具。利用学科优势,面向社会进行健康科普宣讲,帮助公众树立健康理念,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为健康中国服务。中心下辖法医学学科多年来向社会提供多项司法鉴定工作,用科学手段解决医疗纠纷,为受害者伸张正义,并在新疆重大暴恐事件的鉴定和善后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5年来,中心协助鉴定和侦破案件13000余例,同时为本地培养了大量法医学人才,其中90%扎根南北疆,服务于当地的司法鉴定行业,在践行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总目标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四部分:建设展望
未来 3-5 年示范中心将从师资结构优化、课程体系改革、科研能力提升及数字化资源库建设等4个方面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
1.坚持“刚性”引才和“柔性”引智并举,引进领军人才1-2人,高层次人才30人,培养博士35人,高级职称比例达到65%。
2.优化实验课程体系,加大整合力度,融入前沿科研技术与成果;加快新形态教材建设,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新增2门综合性整合实验课程,新增国家和自治区级一流课程2-3门,编写新形态教材15部。
3.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有计划分阶段归纳总结,产出标志性成果;围绕科研方向,提炼优秀教学成果并转化为实验项目。取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或教学成果一等奖等标志性成果,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科未来2年分别实现ESI前1%。
4.加快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推进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研发,加强教师、学生应用数字化技术的培训力度。3-5年内虚仿实验项目增至100项,立项国家级虚仿实验项目1-2项,26门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和课程思政案例资源达到课程整体教学资源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