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热血撒边疆,大爱无疆敬先贤
——缅怀遗体捐赠者新疆医科大学校友张林同志
生命,因短暂和仅有一次而显得更为宝贵。
然而,遗体捐献者却战胜了短暂,使生命的价值得以升华,获得了永恒。
用日落换明月升起,以生命点亮生命,
为人类攀登医学高峰提供了基石,使他人获得新生成为可能。
先生果敢大义,以彼之血肉授吾之医理。
生为人民服务,逝为无言良师,
他们透彻生死,以身示教。
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探究医学与人体的奥秘,
他们用生命来献礼,默默无言却胜过千言万语。
让我们向平凡而伟大的无言良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他们无私、大爱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永远缅怀。
“让我这辈子最后一次为医学事业作贡献,把遗体捐献给我的母校新疆医科大学。”2月25日,90岁退休医生、伊犁州友谊医院原保健科主任、主任医师张林完成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夙愿。这是一名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获得者、全国职工体育工作先进工作者 、优秀共产党员张林辞世后又为医学事业献身,用自己的身躯诠释了无私奉献。这位可敬的老人,为这个世界留下了一份最珍贵的礼物。
1934年3月出生于陕西省子长县的张林,1961年7月毕业于新疆医学院医疗系;1961年8月参加工作,197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伊犁州友谊医院内科医师、外科医师、保健科副主任、保健科主任等职务。曾多次被评为医院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获得者。先后被评为自治区和全国职工体育工作先进工作者,1999年1月光荣退休。
从小立志从医的张林早年亲历因病失去家人之痛,目瞩广大群众缺医少药所带来的苦。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新疆医学院,成为新疆医学院第一届的学生。张林的父亲为红二方面军中共同官临时工作委员会工委书记。也是从小受到父亲的教育和熏陶,毕业后因父亲那句“在哪里都是干革命工作,新疆更需要你!”的号召,在新疆扎根60余年,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最终把一生奉献给了伊犁这片热土。从事医疗事业40载,始终坚持以对医学的无限热爱和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在医学理论上创新探索、在临床操作中勇于实践、在诊疗技术上精益求精,曾多次发表论文,掌握了许多内外科疑难病症的治疗,开展了多项新技术,为无数的患者解除了病痛的折磨。
1961年,张林分配到伊犁州友谊医院工作后,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开展医疗下乡工作。一次,张林来到昭苏县胡松图哈尔逊蒙古民族乡义诊,一名叫托娜的蒙古族妇女前来就诊,经过检查托娜被确诊为“宫外孕”,如不立即手术将有生命危险。当时医疗条件简陋,不具备手术条件。没有手术台,张林就把桌子拼起来;没有无影灯,张林就用手电筒代替……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张抢救,手术成功了。可张林却顾不上休息,在托娜的病床旁守了整整一天。
2017年,张林前往昭苏县胡松图哈尔逊蒙古民族乡看望托娜,这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再聚首,感动了现场的每一位群众。上世纪60年代的医患深情不仅感染着一代代医务工作者,同在伊犁州友谊医院工作的女儿张莉也踏着父亲张林的足迹,来到父亲张林曾经义诊的地方开展驻村工作。如今,这份浓浓的医患深情仍然在延续着……“我知道医科大学的学生难得上一堂人体解剖课……”作为新疆医科大学第一届学生,张林生前曾对女儿张莉说,“学生多解剖遗体,才能练就过硬的本领为患者服务。”张林的老伴及女儿张莉和张林一样有着共同的理想信念与家国情怀,他们一家三口三年前均签下遗体捐献协议,约定辞世之后将遗体捐献给医疗事业,供教学和科研解剖。深受姚秉礼先生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精神的影响,他以血肉之躯献身医疗事业,让代代生命不断延续,拓展出无限的可能,用另一种方式闪耀生命的光辉。
从立志从医到救死扶伤,再到遗体捐赠,张林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毕生热爱的医疗事业,用爱心点燃生命之火,用医术解除疾病之苦,他用自己的一生生动践行了身为医者的誓言和担当,展现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医者仁心,大爱无疆、赤忱为民的高尚品格。他是我们敬畏的无言良师,更是我们的好前辈、医学生的好榜样。
尽管生命终有消逝的一天,但或许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延续。对于医学生来说,真正了解人体的构造是从遗体开始,遗体是他们成为医生前的第一个患者,也是帮助医学生叩开医学大门的老师。当需要进行遗体捐献交接时,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的教师们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就算再偏远的地区,他们都冲在前面,力争圆满地完成工作,完成这些伟大的夙愿。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诞生与死亡皆为人生必然,晨曦与晚霞一样光照人间。斯人已去,风骨长存!致敬生命尽头的大爱,平凡而伟大的生命。张林同志对医学的热爱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永远值得所有人铭记和尊重。我们将汲取榜样的力量,带着扶伤济世的热忱之心,无愧于医学生誓言,让希望的光芒普照大地。
图为张林生前在为群众义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