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
实验设计论坛校赛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强化科教协同育人,推动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增强学生的原始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基础医学组计划于6-8月举办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我校拟于5月中旬左右完成校赛选拔推荐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一、论坛内容(类别)
1.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论坛
展示及交流大学生为解决医学问题或以实验手段解释医学现象而开展课外科研的尚未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2.大学生基础医学实验设计论坛
展示及交流大学生为解决医学问题或以实验手段解释医学现象而开展课外科研的原创性科学研究实验设计。
二、参赛条件
1.我校在校全日制本科生(含医学专业八年制、七年制、“5+3”本科阶段学生;在华留学生也可参加国际论坛)。
2.组队规则:以团队形式参加,每个队伍3~5人(不少于3人,不超过5人),每位学生须在作品中有实际贡献;指导老师不超过2人。一般要求不跨校组队,鼓励校内跨学科组队。学校选拔队伍数量不限,各校选拔后评选限额推荐若干支队伍参加复审。
注:作品提交后,团队成员及排序、指导教师不可更改。
三、参赛分类、分组及要求
(一)作品分类
1.创新研究论坛:尚未公开发表的科学研究论文(2024年6月30日前处于投稿阶段的学术论文可以参加交流)。
2.实验设计论坛:原创性科学研究实验设计。交叉学科、国际论坛赛道仅限实验设计作品。
(二)作品学科分组及复审推荐名额
论坛作品范畴为医学类基础研究,每个作品选择下列学科组之一申报。
1. 分以下5个学科组(按作品所属学科领域),各学科组及亚组涵盖的内容范围参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的项目申报指南设置。
1.1【基础临床】涵盖下列系统/疾病与交叉学科的基础研究创新,分以下7个亚组:
(1)呼吸、循环、血液系统
(2)消化、泌尿、生殖系统(含围生医学、胎儿和新生儿)
(3)内分泌、神经系统、精神疾病、老年医学
(4)医学免疫学,医学病毒、医学病原生物与感染
(5)肿瘤学(血液系统除外)
(6)其它、综合与交叉研究(生物医学工程/再生医学、医工交叉等)
(7)检验医学
1.2【法医学】围绕司法实践中的生物与医学证据问题开展的相关基础研究,分以下2个亚组:
(1)法医病理、临床、毒理、精神等
(2)法医物证、毒物分析、法医现场等
1.3【口腔医学】立足口腔医学学科发展前沿,涵盖牙颌面发育机制、牙颌面组织再生和修复、口腔疾病发生及防治机制与相关交叉学科的基础研究创新。分以下3个亚组:
(1)牙颌面的发育机制、组织再生和修复
(2)口腔疾病病因及防治机制
(3)口腔医学相关交叉研究(口腔微生态、人工智能等新兴研究领域)
1.4【预防医学】涵盖环境卫生、职业卫生与职业病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卫生毒理、卫生分析化学、流行病学、心理因素与健康等基础研究创新,分以下3个亚组:
(1)流行病学(传染病、非传染病)
(2)环境、职业、营养、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
(3)预防医学新技术与新方法(包括多学科交叉与整合研究)
1.5【中医药学】立足中医药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重点支持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说清楚讲明白中医药疗效和中医药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基础研究,分以下3个亚组:
(1)中医基础研究创新/中西医结合的基础研究
(2)中药的药理、尤其是中药功效物质、药物剂型等基础研究
(3)中医药相关交叉研究(人工智能、大数据、系统论等)
1.6【交叉学科】“医学+X”交叉学科组支持医工交叉等医科与其它学科大类交叉的学生自主原始创新研究,重点支持有转化前景的项目,限实验设计类。
1.7【国际论坛】“一带一路”国际论坛
支持上述6个学科领域的创新研究设计,限实验设计类。
注:参赛同一作品只能选投一个学科组(亚组),参加过往届实验设计作品获各赛区复赛三等奖及以上的项目,完成研究计划、形成及发表论文的项目,鼓励参加创新研究类评审,展示创新成果。
(三)作品要求
作品要求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要求学生本人及团队独立完成或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1.实验设计作品:要求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主撰写;强调自主原创性,不得抄袭或借用指导教师各类基金项目的内容,可在各基金项目的拓展方向上选题自主设计。实验材料经费预算限定在10万元内。
2.创新研究作品:要求学生在自主设计的基础上、自主实施完成。不得抄袭或借用研究生完成的内容。
注:本论坛往届获得区赛和国赛三等奖及以上的同类作品不得重复参加(鼓励参加过实验设计论坛的项目完成后形成论文、参加创新研究展示交流);获得过全国生命科学(创新创业)类、挑战杯、“互联网+”等省级、国家级三等奖(铜奖)及以上的作品不得重复参加。经查重,与往届获奖作品重复30%以上取消资格。
四、比赛流程
(一)校赛时间:2024年5月20日前完成
(二)校赛组织安排:
1. 基础临床/法医学/口腔医学:基础医学院负责赛场组织
2. 预防医学/交叉学科/国际论坛:公共卫生学院负责赛场组织
3. 中医药学:中医学院负责赛场组织
(三)各赛道报名情况:(共计107项)
基础临床组:60项 中医药学:21项
预防医学:11项 口腔医学:6项
法医学:3项 交叉学科:4项
国际论坛:2项
(四)各学院参赛情况:(共计107项)
基础医学院:48项 公共卫生学院:9项
药学院:9项 第一临床医学院:9项
口腔医学院:6项 中医学院:6项
临床医学部:6项 第三临床医学院:5项
儿科学院:3项 第二临床医学院:2项
医学工程技术学院:2项 国际教育学院:2项
(五)校赛分组及评委名单:
第一组:基础临床/法医学/口腔医学:(60+3+6= 69项)
评委:白生宾、张峰波、徐琪、孟凡明、徐国强
第二组:预防医学/交叉学科/国际论坛:(11+4+2=17项)
评委:谢惠芳、孙红光、王凯、孟醒、木合布力
第三组:中医药学:(21项)
评委:田树革、姜广建、姚军、王梅、买合苏木
(三)校赛要求:
校赛答辩环节包括项目PPT汇报5分钟(见附件5)和评委提问、答辩3分钟。
评审委员会根据《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评分标准》(附件6),综合实验设计以及答辩的得分,由高到低确定最终名次。
(四)推荐名额:
1.基础临床组:8项(其中检验医学单列1项),参加过往届实验设计作品或区赛复赛三等奖及以上的项目,完成研究计划、形成及发表论文的项目,鼓励参加创新研究类评审,展示创新成果,(限)增加一个区赛复赛直通指标。
2.法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中医药学:各组推荐2项。因中医药学组平台报名超过项,中医药学赛道(限)增加1个区赛复赛激励指标。
3.交叉学科:限2项,其中医工交叉至少1项,以及其它交叉学科创新设计项目。严格审查自主原创性,实施推荐制:由1名校内国家级人才(要求是科技类人才项目专家)1人、2名校外国家级人才签名推荐。
4.国际论坛:限2项,其中(限)1项为在华留学生项目,成员全部由在华留学生组成。
注:经校赛分学科组由高至低按推荐名额遴选上报,经学校专项培训后,将代表学校参加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西部赛区分区赛。
附件:1. 基础医学创新论坛论文格式
2. 基础医学创新实验设计格式要求
3. 创新实验设计原创性声明
4. 参赛人员报名表
5. 参赛PPT演示文档要求
6. 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评分标准
教务处
2024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