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评汇报材料:(详见评估办法,3000字左右,可另附页) 一、基地总体概况(包括申报单位简介、发展历程、特点特色、发展愿景等) 新疆医科大学始建于1956年,是全疆唯一一所省部委共建的医学高等学府。基础医学院与学校同步建设,秉承“好学、力行、笃医、创新”的校训,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己任,承担全校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26个专业的基础医学阶段人才培养任务。经过六十余年的薪火相传,学院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深度融合、全面发展,已建成全国高校黄大年式基础医学教师团队1个。现有国内首批基础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学科平台。2017年获批新疆首个基础医学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全疆唯一实现本硕博贯通制培养基础医学专业人才的基地。 新疆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初建于2006年9月,于2021年7月搬迁至新疆医科大学雪莲山校区并进行改造升级,现有面积1712m2,建设有“生命孕育”、“生命之本”、“生命之重”、“生命之力”、“生命之美”、“生命之光”六个展厅,陈列标本1000余件。基地融合了人体解剖学、胚胎学、病理学及病原学等多学科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虚拟技术,共同展现医学与科技的奥秘,人体与艺术相结合之美,现已形成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学术交流以及弘扬生命健康于一体的重要基地。 基地将继续秉承“关注生命现象、解读生命规律、让生命影响生命”的理念,以红色精神为引领,“探索生命轨迹、诠释生命真谛,呵护人类健康”为目标,依托我院基础医学学科优势和拔尖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以大、中、小学生和公众的科普需求为导向,以在校大学生和社会公众为主体,通过开展系列科普活动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水平,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社会发展,推动科技进步。今后,基地将持续开展好生命教育,发挥好首批科普教育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力争在建设期内成为西北乃至全国一流的生命科学科普教育基地。 二、组织和保障条件(包括工作制度、活动计划、组织设立和人员配备情况等) (一)工作制度健全 基地为推动科普工作的开展,提升科普工作的质量,提高科普工作管理水平,强化管理机制,加强对科普工作的指导和协调,结合我校科普工作中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科普设施管理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生命科学馆开放制度》和《科普工作管理制度》,明确了资产管理、责任分工、人员配备等管理框架,并制定了详细的开放方案。工作团队严格按制度和年度计划组织实施,认真总结,让科普工作落到实处。 同时,基地为保证科普工作的安全,制定了《生命科学馆安全管理条例》,配置了消防设备,安全通道设置了明显的标志,对用电设备、仪器的操作做了详细的规定,并对每一位管理员进行了培训,保证设备和人员的安全。组织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二)活动计划周密 基地作为医学专业教学、科研活动的实习实训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立足学校的资源优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深入探索科普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按照年初规划,常年开展各项活动: 1. 面向广大医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科普教学活动,如形态学实验教学、知识竞赛、开放实验室及第二课堂等。 2. 面向青少年和社会群体,进行医学知识的科普教育,全年接待参观3000人次以上,成为大众了解生命与医学的窗口,树立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正确生命观。 3. 面向国内、疆内的同行院校职工,开展参观、讲座、交流、研学等活动10-12次。 (三)组织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到位 基地设置主任1名,副主任1名,管理办公室1个,拥有一支卓越的科普技术队伍,其中校内教授、专家顾问23名。设科普活动小组3个,负责日常科普宣传、设备日常维护、科普后勤保障等工作。 此外,基地建立了一支由20名学生为主体的科普志愿者队伍,主要服务并进行科普活动的讲解、活动现场的布置等。成立了人体奥秘科普社团,每年通过新成员招募,保障团队人员的动态平衡,协助管理和进行科普基地维护,为科普基地的科普教育工作增添力量。 三、科普活动(发挥科普教育示范作用;举办、参与重大科普活动等情况) (一)科普教育示范作用 基地面向广大青少年、学生群体及社会公众,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丰富的视听内容和精美的人体标本,向公众科普生命科学领域的原理、发展及知识。对于广大医学生,通过科普基地搭建校外实训平台,让学生们获得更多的实训机会,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青少年和社会群体,通过参观近距离体验到了科技的魅力与神奇,直观地感受到了生命起源发育的神奇与伟大历程,感悟生命之弥足珍贵,更加理解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培养其热爱生活、健康生活的新时代生活理念。对于国内、疆内的同行院校职工,通过实地参观交流,对基地一致好评,提高了基地的影响力。 (二)举办、参与重大科普活动情况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主题全面开展各类活动,努力打造精品科普基地。 1. 走近人体解剖,感悟形体之美 为加强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位一体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展交叉领域视野,领悟医学魅力,推动和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依托生命科学馆,2023年5月面向全体新生组织开展了“摸骨大赛”和“绘图大赛”两项活动。 “摸骨大赛”参与学生136名,培养了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绘图大赛”参与学生近200名,征集绘图作品130余份,包括电脑喷绘、素描、水粉等多种创作形式。活动体现了解剖与艺术的结合,不仅能让参与者感受到人体解剖的艺术性,感悟人体的独特魅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将所学知识与美学、社会、生活相融合,提升创新能力和学习热情。 2. 开展科普研学,深度交流合作 2023年3月,基地联合新疆大学开展“探索生命轨迹,诠释生命真谛”为主题的科普研学活动。活动以座谈交流、实地参观的方式进行,从生命的起源和诞生、人体九大系统标本、胚胎畸形和病理标本、塑化标本、人体铸型标本,生动展现“生命、健康、医学、科学”的科普知识和动人故事。 基地接受了来自全国10余所医学院校的教师(团)来访和其他高校专家的参观交流,进一步扩大了基地的对外影响力,推动了科普工作再上新台阶。 3. 倡导遗体捐献,服务公益事业 在面向社会和接收遗体捐献时,联合红十字会向群众普及遗体捐献理念,提高群众对遗体捐献的认识。2023年3月-6月期间组织30名师生参与红十字会纪念缅怀活动和“花坛葬”仪式2次,培养医学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感。 四、工作落实(积极参与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区组织的科普活动,完成有关工作安排,按要求报送总结等情况) 按照自治区科协相关要求,按时按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基地于2023年5月精心组织参与了“科技活动周”活动,及时上报了“摸骨大赛”和“绘图大赛”两项活动备案和活动策划方案,提交了科普活动案例,并在“科普新疆”公众号进行了活动报道宣传。同时,在基地内通过展板、学生宣传、网上报道等形式带动科普知识的宣传。 基地动员师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活动,全年获自治区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自治区级各类比赛获奖14项,获批授权专利26项。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形态学绘图比赛,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鼓励和指导大学生申请创新创业项目,获得立项34项,其中国家级8项,自治区级26项;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产学深度融合,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4项。选派8名骨干教师支教新疆第二医学院、巴州校区开展同质化科普指导工作,辐射教师50余人,受益学生1000余人。 五、年度计划(本年度发挥科普教育基地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规划安排、主要措施等) 本年度科普教育基地发展的总体思路:进一步丰富基地平台内涵,完善软硬件设施,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科普基地,打造更加开放、更加适合、更加人本、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续的基地,把基地打造成一个“可学习、可拓展、可互动”的生命教育科普基地。 目标任务: (1)接待参观5000人次,举办重大科普活动及讲座、研学活动6-8次; (2)统筹学校现有的各类专题教育,整合和开发教育资源,整体规划生命科学教育内容,逐步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结构完善的生命科学科普教育体系。 年度规划安排: 5月-6月:开展“解剖摸骨”大赛和“形态学绘图”大赛; 7月-8月:开展中小学生开放宣讲主题活动; 10月-11月:开展“解剖标本制作”大赛和“健康科普宣讲”比赛; 12月:举办云上科普讲座交流。 主要措施: (1)开展生命科学科普教育进课堂活动,进行多学科渗透生命科学教育; (2)开展专题生命科学教育,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科学教育活动; (3)在实践研学活动中开展生命科学科普教育。围绕学生、社会群体的身边问题,让其通过行动研究来解决,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以各类节日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抓落实突特色,进一步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